彝族藥物是彝族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,是中國醫學偉大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彝族藥物數達千種,包括有動物藥、礦物藥、植物藥,其中以植物藥和動物藥運用較為廣泛。
彝族多居于山地,周圍環境中動物藥資源極其豐富。由于一些主要聚居區(如涼山腹地)交通閉塞、人跡罕到,更保持了生物界的自然生態狀況,保留了較多的動物種類;同時亦保留著彝族人民世代相傳的動物藥知識。但是,彝族動物藥研究起步較遲。涼山彝族自治州于1979年始有計劃地開展對彝族動物藥的考察研究,經5年多努力,已在這項研究上做出相當成績,專著《彝醫動物藥》收載彝族歷史上和民間使用的傳統動物藥材224種,其中含藥用動物133種。
彝醫動物藥使用源于原始社會時期彝族先民。公元10世紀末的古彝文醫書中已載有動物藥的種類和功效;16世紀中葉的《雙柏彝醫書》中收載了動物藥92種,占全書藥物的1/3,清初的《彝族獻藥經》中記載的動物藥比重更大,占92.8%;可見彝族對動物藥的使用頻率是較高的。
彝族善于用動物的膽、肉、骨、血、油等治療疾病。如《彝族獻藥經》中膽、肉藥各占一半;《雙柏彝醫書》中肉類藥占24%,膽、骨類藥也占相當比例。
電話:028-85583837
郵件:235777777@qq.com